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深入推进我校一流课程建设,做好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准备工作,7月7日上午,学校在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研讨会。副校长李松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我校省级及校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等共计120余人参加会议。

李松志指出,要尽快成立教学专家库,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给予具体指导;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认真做好培育遴选工作;教师在申报过程中一定要对标对表、规范过程,要对申报材料精心打磨,突出亮点和特色;要利用假期积极参加课程建设等交流培训会议,加强学习;课程建设一定要重视课程思政内容的建设与融入。

会议邀请了我校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张敏、张亚珍、魏伟新3位教师分享了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经验。
张敏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申报要求和《外贸商品学》成功申报经验,从团队介绍、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特色与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分享了申报书填报注意事项和技巧,通过“四个要”重点强调要注重课程思政融入、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要注重教学空间构建、要注重各要素的连贯性。

张亚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申报经验,从说课视频的前期准备与内容构成、如何做好一份教学设计样例、教学日历和教案内容设计、学生成绩构成及对比分析等方面对申报支撑材料的准备进行了讲解,同时强调支撑材料应当以申报书为基础,各类材料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和补充,形成闭环,避免出现漏洞。

魏伟新作为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传统村落调查与乡村振兴》主要成员,重点介绍了该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驱动,小组为形式,成果为导向的探究性实践教学思路,用丰富的数据和图片展示了课程建设成果和育人成效,并从教学设计体现“两性一度”、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课程主线突出立德树人导向、教学内容注重与行业接轨、申报材料的精细性、教学成果的多维性与显示度、视频材料的信息性与精彩度等8个方面分享了申报经验。

王文洁/图文
责编:李金玲 审核:钟婵娟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