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校服务地方工作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面向当前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难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和科研上的优势,通过知识传播、人才培养和专家服务等一系列推校入企新举措,助力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绩。
去年7月,学院选派年轻博士林飞到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作为骨干成员,林飞博士参与的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九江市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等项目(合计研发经费5000万元)均已经获批。

1月31日下午,机械学院吴昊老师在九江市工业发展集团给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了关于“智能制造发展及其机遇”的业务培训,介绍了当前智能化工厂及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讲述了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学员们纷纷表示,吴老师的课程对拓宽他们今后的工作思路、提升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3月28日上午,机械学院教师江卓达博士开始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共建单位——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6354所)科技部员工讲授“智能制造技术”系列课程。在该系列课程的“第一课”上,江卓达博士介绍了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四次工业革命以及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等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智能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激起了企业技术部门人员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表示,江博士的讲座生动形象,内容先进、指导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希望单位以后多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

为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推校入企,机械学院近年来多措并举,创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拓展校企合作:一是学生实习促成长,组织3000余名学生到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实习实践,促进学生成长;二是人才输送促发展,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向本地企业输送500余名学生就业,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技术服务促转型,组织彭晓玲等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线升级等100余人次,同时促进学院应用型转型;四是师资锻炼促培养,遴选林飞等6名教师到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等企业和行业协会兼职,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这些举措在提高学生动手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校企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
教务处处长、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院长黄强表示,学院将积极探索与践行“三融三育”培养模式,通过“推校入企”“引企入校”“校企融合”等举措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
通讯员:张幼明 审稿人:黄强
责编:李金玲